喜报!立博获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青年科技奖1项

发布:2024-12-11来源: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立博靳奉祥教授、季民教授、郭斌副教授共同完成的项目“自然资源典型地类遥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刘国林教授、陶秋香副教授、翟敏讲师等共同完成的项目“InSAR大梯度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均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徐莹教授获青年科技奖。

据悉,根据《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章(暂行)》有关规定,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同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完成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经公示和审定,获奖成果176项,其中科技进步奖125项,找矿奖12项,青年科技奖39项。

项目介绍:

“自然资源典型地类遥感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主要承担人:靳奉祥、季民、郭斌)依托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项目,构建了自然资源典型要素智能精准监测技术体系,实现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特征智能提取与精准监测,突破了自然资源多环境/多粒度耦合并行驱动的高性能空间分析方法,面向自然资源全要素管理需求研发了自然资源监测时空数据云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监测数据统一管理与应用。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高标准农田综合监测、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常态化监测等工作,有力支撑了自然资源管理和“数字赋能”工程,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nSAR大梯度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主要承担人:刘国林、陶秋香、翟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资金项目等资助下,突破了三维形变联合模型构建、地形陡峭相位解缠的跳变、数据精细化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点,形成系统的大梯度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和高效算法,为复杂区域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成果推动了我国InSAR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在大梯度沉降和形变监测工程等方面得到推广应用。

徐莹教授的重要成果是北斗高精度海洋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设计了北斗海洋高精度定位体系架构,在海洋高精度对流层延迟估计、基于北斗短报文定位改正数传递的海上融合连续定位、抗差自适应滤波的船舶GNSS/INS 组合导航定位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曾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整体应用于海洋牧场智慧化运营、海上搜救等领域。